当前位置: 热点新闻网 > 财经

见了5个潮汕老板后 我知道我为什么这么穷了

来源:热点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6-11-02 03:56      阅读量:19740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苏粽子

财记导读: 正所谓,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有钱赚的地方就有潮商。在全球视野中看看潮汕籍富豪--从海外华人首富李嘉诚,泰国正大的谢国民、泰国新首富苏旭明,香港的林百欣、刘銮雄等这些超千亿的大富豪多来自潮汕。特别是在财记君所在的深圳,据说潮汕籍老板占了大老板扎堆的深圳地产界的近一半。

问题来了,为什么潮汕会有这么多大老板?为什么潮商经久不衰?潮汕人究竟有哪些软实力促使这一奇迹发生?

今天中午,和好朋友说我准备做个公号,可能有点俗,主要写商业消费或者巴拉巴拉我们以为是财经的东西,她马上说:没事,到时候我不会转。

哈哈,这让我想起几年前被安排做些商业消费报道时的心态:不情愿。

一个当年数学都难及格的逻辑白痴,怎么可能搞得懂那些钱的东西嘛,而且谈钱多丢脸,采访艺术家写点文化的东西才是文艺青年该投入的事情呀?

NO!9月底去了趟潮汕,我竟然发现这里面有趣味,而且奇迹般地在听到周转速度、信贷萎缩、负债率这些词时有了生理反应——激动得脑补画面,而不仅仅是一些概念性的词汇。(真是可怕)

比如说「外贸」,明明N年前开始网购就见过「外贸原单」这词,还有个表妹之前在外贸公司,但一直搞不清这到底是什么东西,搞不清表妹的工作到底是干什么,只知道她外语挺好,工作时和老外一会儿E-MAIL,一会儿微信,一会儿电话,一天到晚聊来聊去,然后对方下单后她就能有提成。

网上那些对外贸的解释也是只识其字不明其意:通过市场的调研,把国外商品进口到国内来销售,或者收购国内商品销售到国外,从中赚取差价。

但到了潮汕,一个从做外贸公司开始创业的潮汕商人,三言两语就把这讲得清清楚楚,暂且称他为赵先生。

赵先生是80后,做了2年外贸就挣到本钱转做电商还建立了一个不小的母婴产品品牌。

他说做外贸很简单,不要什么本钱也不要什么人,对方下单会有定金,你前后做好衔接和服务就行,无非就是让潜在客户看到你能提供的产品、对产品感兴趣,然后为客户找到合适的货源,按要求发给对方。

接着他用他做成的第一笔外贸单仔细讲了这个过程。

几年前他从深圳辞职回潮汕某市A地老家创业。A地有种商品的生产链特别齐全(商品的具体类型先保密,下文用常见的『服装』代替好了,工作稿件正式刊发了再来分享),经过几十年已经是全国甚至全世界同类商品的最大生产基地,做这一方面外贸有货源优势。

于是,5年前,他在阿里巴巴的外贸平台「出口通 」上开了个账号,往上面发布产品信息。

一般情况下,由于「出口通 」是按年收费(当时为一个账号一年19800元左右),加上A地的『服装』非常齐全,什么年龄段什么款式什么价位的都有,普通做外贸的为了减少成本,也为了尽量多吸引不同需求的海外客户,会把这一两万块租金发挥到极致,什么货物都放在上面。

他们想的是,如果我放一千种商品到平台,那么就会有一千种机会,同时每种商品花在平台上的租金只要一二十块,这样比较划算。

这位赵先生却背道而驰。一两万租金的虚拟店铺中,他只放「白T恤」(此为替代,并非真正的T恤)。

理由是,白T恤的拓展性好,生意做大后可以在这个上面继续玩别的花样,且白T恤是基础款,很多商家都需要,最关键的是,白T恤生产很简单,一旦要加量,生产周期什么都不是太大问题,可以放心大胆地让客户下单。

赵先生坚持这么做的另一理由是,在投资上从来不相信大部分人的选择,所有人都说股市挣钱时,还往里面冲,绝对要成炮灰。

他信奉「信息衰减 」理论,即一个信息或观念从最先进的上游传到大众下游,有时差以及变异走形的可能。

既然如此,所有的人都把自己的店像杂货铺一样什么都放,什么单都想接时,他得想想这样做是不是可行?

很显然,他的答案是「不行 」。他站在客户的角度看,如果一个海外商家需要采购一批T恤,搜关键词出来一堆外贸公司,他们有这个商品,也有别的商品,比如毛衣牛仔裤长裙礼服,另外一家却专门做白T恤,他在正式下单之前会选则看哪几家店呢?

不管其他几家是谁,至少赵先生的店会获得比较大的入选机会,即使他是家新店。

从众多同类竞争中脱颖而出,被目标客户看到,这对于起始阶段的创业者至关重要,对于职场新人又何尝不是这样。简言之,找到自己的特异性。

赵先生还举了个更简单的例子以说明。

他问:一个小学一年级的新班开课,老师同学们最先记住谁?是不是那些有特点的,要么成绩最好,要么家里最有钱,要么长得最好看,甚至是最丑成绩最差最调皮的。

而中间那些,有点成绩也有点长相的,有点钱有点调皮的,中规中矩的通常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被大部分人了解,或者成为隐形人。

你可能会说也有些奢侈大名,既做包包也做衣服鞋子还出围巾雨伞,人家什么都做,还不是做得好?好吧,不管你喜欢的是哪个名牌,仔细了解的话,他们最初都必然是靠某一样产品打开局面、赢得口碑、建立市场,再边发展边丰富产品线的,这和创业初的赵先生阶段完全不一样。

而现在做某产品电商的赵先生的计划也是,建立渠道和品牌影响后把产品种类拓展,从“白T恤”到条纹t到各种t,再针对客户的层次喜欢继续生产相关风格功能的“服装”等。

其他四位潮汕老板,就按钱、孙、李、周为代号,概括一下他们给人灵感的地方好了。

钱总的公司正在筹备上市,他的优势是十几年前就确定走自主品牌的高端路线,并在香港设立了一个全资子公司,专门对接要求高的海外连锁采购商,比如搞定一个「 连卡佛」百货(这里依然是类比),全亚洲的连卡佛店都能入驻,都会销售他们的产品,于是在现在『服装』市场萎缩的情况下,钱总不愁销路,当时那些懒得折腾专门帮人代工的同行,则不知道去哪里了。

钱总自称上不是为了上市而上市,而是企业发展到这个规模,必须要走资本市场寻求助力,进一步扩大生产。

如果他没说谎,那么这个企业将会又跨一步。现在经济不景气,很多老板会愿意把钱投入来钱更快的股市楼市,专注到钱生钱,放弃了对原有实体基础的再投入,我们想象一下,在一个洗牌期,有人上岸,有人站在原来的基础上针对新的形势调整姿势圈地,泡沫结束新时期到来时,是迅速死去还是迅速爆发称王,可能早就写好结局。

孙老板的视野很有意思,他说环境变化时,很多人会着急从自己的个人感受总结原因和对策,就像一个突然暴动的广场,人们受惊乱撞,但如果冷静几十秒站在稍微高的地方俯瞰,会看清到底发生了什么,往哪边跑是对的。

他这么觉得是因为,现在A地的『服装』不好做,一些老板怪国外采购商挑剔,一些则怪人工增加。

他们都很苦恼,却很少跳出来想,行业的衰败可能与环境相关,买与卖之间,更直接的连接点在于「需求」,也就是说,不管环境怎么变,如果能发现市场需要什么样的『服装』或者其他相关产品,去往那一方面走,肯定是有活路的。

李老板讲的则是育儿经,他说小时候家里穷,父母只供吃住,读书什么不管,他们被灌输的是如何挣钱养家以及懂规矩讲情义这些做人道理,现在他这一代有条件了,他不要求孩子接班或做生意,就希望他们开心快乐,做喜欢的事情。

他还经常跟孩子说要突破规矩,认为太守规矩,天性会被束缚,将来的空间就被限制。他讲了A地“服装”生意的起源,笑说: 在中国每一个做生意的人都在突破规矩,如果全部按政府说的做,都不用做老板了。

严格来讲,在一家大型企业做研发管理等工作的周先生不是标题里的老板,这在遍地商人的潮汕特少见。

前四位老板都曾说,潮汕人哪怕打工也是为了学经验之后自己单干。周先生有专业技术傍身,这门专业对于做高级『服装』相当关键。

一二十年前A地这个产业兴不久,周先生的很多同事都去创业了,他们还问周先生为什么不一起。周先生不解释。

然后这么多年之后,周先生现在还是淡然,他说以前那些同事个个都想当大老板,最后没一个成真的,最初开一个小作坊,二十年过去了,还是个小厂或者不行了。

搞技术的,又在小地方,对于经营方面懂得很少,对怎么扩大生意,做什么新产品都没概念,单一的技术单一的产品,做不太大。

周先生叹的是视野和思维。

人贵自知,服赵钱孙李老板,也服周先生。

本文关键词:见了,5个,潮汕,老板,后,我,知道,为什么,这么,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