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欣荣:调整优化粮食结构 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来源:热点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6-12-06 03:05 关键词:农业,改革,农业,改革 阅读量:13640
【随着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一些结构性矛盾开始显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还面临诸多挑战,主要表现为“四个失衡”】
□余欣荣
2016年是中国“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之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明确了“十三五”农业现代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强调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底线,更加注重优化农业结构、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2016(第四届)中国粮食与食品安全战略峰会”以“深化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题,共同研讨全球视角下的中国粮食与食品安全形势、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建设等重大命题,对于把握农业农村经济脉搏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有重要意义。
中国粮食生产新特点
民以食为天。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把解决13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加大政策扶持、强化科技支撑、狠抓指导服务,粮食连年增产稳产,不仅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基础作用,也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显著的标志有以下四个方面。
1. 生产能力稳步提升。通过持续加大农田基础设施投入,基本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4亿亩以上,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超过52%,一半以上的农田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正在逐步改变。粮食产量已连续3年超过6亿吨,产能稳定在5.5亿吨以上,稻谷、小麦、玉米三大谷物依靠国内实现了基本自给。
2. 科技含量显著增强。以种业为重点的农业科技不断进步,粮食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深入推进,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6%以上,进入单产提高、品质更优的新阶段。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的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3%,生产方式已由千百年来以人畜力为主转到以机械作业为主的新阶段。2015年粮食平均亩产365.5公斤,比2003年提高77公斤,对总产量增加的贡献率达到68%。
3. 生产方式更加绿色。2015年,农业部提出“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推进畜禽粪便、农膜、秸秆基本资源化利用。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超过30%。
4. 经营方式规模适度。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加大体制机制创新,采取互换承包地、联耕联种、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服务主体,提高土地、资本、劳动力等要素的生产效率。目前,全国农村承包耕地流转面积4.47亿亩,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1/3,经营面积在50亩以上的规模农户有340多万户,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总数超过270万家。
粮食增产背后的新挑战
总体来看,中国粮食连年增产后,库存充裕,供求关系得到改善。但应看到,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一些结构性矛盾开始显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还面临诸多挑战,主要表现为“四个失衡”。
1. 供需结构失衡,主要表现是阶段性、结构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近些年粮食连年丰收,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但玉米出现阶段性供过于求,而大豆缺口逐年扩大;同时,为满足老百姓吃饱、吃好、吃得健康的需求,优质水稻、小麦和特色杂粮等还供不应求。
2. 要素配置失衡,农业生态环境压力加大。资源约束趋紧,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农业资源长期透支、过度开发。局部农业生态系统和农村环境不堪重负,农业生态环境休养生息任务紧迫。
3. 种养结合失衡,主要表现是“粮经饲”(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草料作物)结构不优,种养业结合不紧。部分地区玉米“一粮独大”,优质饲草料作物发展滞后,在国内外价差的影响下,高粱、大麦、木薯、DDGs(酒糟蛋白饲料)等玉米替代品进口量逐年增加,挤占了国内玉米消费市场,增加了玉米主产区的库存压力。
4. 产业布局失衡,主要表现是产加销脱节。部分粮食主产区加工流通能力相对不足,产业形态总体处于中低端,粮食生产效益偏低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特别是受价格影响,2016年东北地区玉米种植收益明显下降。这些挑战表明,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在粮食,难点在谷物,只有加快调整优化粮食结构,才能实现更加稳健、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
未来的粮食工作布局
“十三五”时期,推进中国粮食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贯彻发展新理念,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突出优产能、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强后劲,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构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具体工作布局要把握好三个方面:
1. 在发展方向上,要牢固树立五大观念。即树立大生态观,促进绿色发展;树立大食物观,面向整个国土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树立大市场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树立大农业观,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树立大科技观,推进种机技配套、产学研协同,着力以新观念引领粮食产业向广度、深度发展。
2. 在发展目标上,重点是三保、三优、三提。“三保”,就是保产能、保谷物、保口粮。“十三五”时期,不追求粮食连年增产,但要总体保持稳定。到2020年,谷物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5亿吨、小麦和稻谷自给率稳定在100%。“三优”,就是优化区域结构、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综合考虑资源禀赋、生态类型和生产基础,加强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构建分工合理、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区域布局。稳定水稻和小麦面积,适当调减非优势区玉米面积,因地制宜发展薯类、杂粮杂豆等作物。大力发展优质强筋和弱筋小麦、粳稻和优质籼稻、专用玉米等。“三提”,就是提升基础保障能力、科技支撑能力、资源利用能力。到2020年,全国耕地质量提升0.5个等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达到65%、提高13个百分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
3. 在工作举措上,重点是在五方面下功夫。第一,优化布局稳产能,路径是加快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优先将水土资源匹配较好、相对集中连片的稻谷和小麦田划定为粮食生产功能区,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夯实粮食稳定发展的基础。同时,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加快主要粮食作物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深入开展绿色高产高效农田创建和模式攻关,示范带动均衡增产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调整结构去库存,路径是加快调减非优势区域玉米种植面积。重点调减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等“镰刀弯”地区籽粒玉米种植面积,改种市场需要的大豆、薯类、杂粮、青贮玉米、优质饲草等,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把“粮仓”变成“粮仓”+“肉库”+“奶罐”,加快消化粮食库存。到2020年,调减非优势区玉米面积5000万亩以上。
第三,科技创新补短板,路径是推进机械化和信息化。深入实施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提升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质量,提高水稻机械栽插、玉米机械收获水平,推进农机深耕深松作业,力争粮食主产区年度深耕深松整地面积达到30%左右。加快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加强物联网、智能装备的推广应用,推进信息进村入户,推动信息化与农业生产经营各环节深入融合。
第四,规模经营提效益,路径是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挥其在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支持植保、农机合作社等新型服务主体,开展代耕代种、代收代储、统防统治、统配统施等专业化服务,提升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
第五,产业带动促融合,路径是推动粮食全产业链经营。发展粮食加工流通,引导粮食精深加工企业向主产区、优势产区、特色产区及关键物流节点梯度转移,支持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培育一批实力强、信誉好、联系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进粮食生产与旅游、文化、健康等产业深度融合,变粮田为景区,变产品为礼品,变农房为客房,着力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形成全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让农民分享更多增值收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夯实基础。
(作者为农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
本文关键词:余欣荣,调整,优化,粮食,结构,引领,农业,供给,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站点精选
- 前10月国企净利润同比增0.4% 系年内首次正增长2016-12-06
- 李嘉诚深圳世纪汇项目经营堪忧 部分商户到港请愿2016-12-06
- 明年有望摘帽的ST个股一览(附近三年的每股收益,三季报每股净2016-12-06
- 交通一卡通产业基金成立 恒丰银行发力出行金融2016-12-06
- 乐视又怎么了?消息称FF首款汽车将无法按时出货2016-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