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热点新闻网 > 财经

【图】员工持股能改善企业长期绩效? | 教授观点

来源:热点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7-01-12 02:21   关键词:企业,企业   阅读量:17803   

2014年6月20日证监会正式发布《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鼓励上市公司开展员工持股计划。自此之后,发布员工持股计划草案的上市公司数量不断攀升。截至2016年10月,沪深两市及创业板市场有565家公司发布了员工持股计划草案,初始资金总规模达到932.04亿元(平均每家企业1.71亿元),覆盖了大部分的主要行业。在目前已经实施完成的394家上市公司中,实际投入资金规模715.94亿元(平均每家企业1.84亿元),平均实际持股数量占上市公司总股本1.5%。

根据《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开展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目的包括“提高职工的凝聚力和公司竞争力”以及“改善公司治理水平”在内的多方面的内容。

本文就目前员工持股计划的展开情况是否与《意见》中“提高职工的凝聚力和公司竞争力”以及“改善公司治理水平”两个目标相一致阐述一下笔者的意见。

1

首先,关于员工持股计划是否能够“提高职工的凝聚力和公司竞争力”,从增加产出效率方面着手以期提高企业长期绩效。

股权激励手段主要通过将激励对象的个人财富与企业价值挂钩,以期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以及工作团队的相互监督,从而提升企业整体的生产效率。这一激励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于个人努力程度的边际效益是否能够反映到其持有股权的增值中并最终成为个人财富收益。

股权激励由来已久。原先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中规定股权激励对象“可以包括上市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或者核心业务人员,以及公司认为应当激励的对公司经营业绩和未来发展有直接影响的其他员工,但不应当包括独立董事和监事”。员工持股计划的激励对象进一步放宽至“公司员工,包括管理层人员”。员工持股计划激励对象定义宽松,将激励对象的选择权完全交由企业自行决策。

企业在选择激励对象时,需注意避免激励对象过于广泛。

如果单一员工提高岗位工作效率对于企业整体价值的提升作用过小,所带来的个人收益不足以弥补其提高工作努力程度的成本,那么,这样的股权激励是很难看到明显效果的。在这种情况下,员工更有可能消极作为,完全依赖其他员工或者外部因素来提高其所持有的股权价值,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搭便车”现象。故而,从提高公司竞争力上来说,股权激励更适合针对企业内部边际产出高的岗位。

从目前企业公布的员工持股计划来看,70.82%的计划股权由员工认购,平均覆盖员工比例为19%,剩余28.01%股权作为高管的股权激励,仍然以激励高管和核心岗位为主,总体上并未产生过于广泛覆盖的情况。

本文关键词:【,图,】,员工,持股,能,改善,企业,长期,绩效,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