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热点新闻网 > 财经

《中国金融》|全球化逻辑与中国机遇

来源:热点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7-01-13 02:52   关键词:金融,金融   阅读量:16790   

作者|孙祁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文章|《中国金融》2017年第1期

近几年来,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发生了许多不同寻常的变化,特别是2016年英国脱欧和美国大选两个“黑天鹅事件”,因为最终结果太具“戏剧性”而史无前例地让全世界人们的目光都聚焦在了一起。而对于中国而言,宏观经济管理的重心从传统的需求方转到了供给方,经济增长出现了阶段性企稳回升的态势。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倡议在沿线国家顺利推进,G20峰会在杭州胜利召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迅速提升,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地位愈发关键与醒目。

中国的逆风前行与欧美的跌宕起伏,是当今世界“变革”潮流中的两股巨浪。如果追溯它们的源头,可以说皆由全球化而起,也皆因全球化而兴。在世界的东方,30多年的改革开放将中国从一个封闭、贫穷的短缺经济体送上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在世界的另一头,英国用“脱欧”、美国用选举特朗普表达了部分民众“反全球化”的诉求。

可以这样说,不管是否愿意,今天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身处一个不确定的世界之中。那么,人们对这个不确定的世界是否可以选择退出?欧美的新动向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中国经济在如此的环境中又该如何调适?在我看来,这些问题的答案在很大程度上根植于我们对全球化内在逻辑的理解上。

什么是全球化?就其概念本身而言有许多释义。我个人比较赞同英文《韦氏字典》的定义,即全球化是“一个在全球空间与实践领域中促进各种活动、孕育各种动机的演绎过程”。要理解和研究全球化的逻辑,至少可以从历史性、周期性、人类的天性、不确定性和互联性五个维度来观察。

首先,历史的维度。应当说,无论按照哪种释义,全球化的活动显然在20世纪之前就已经存在了。中古世纪的中国借由输出丝绸和茶叶来赚取大量外汇时,就已经出现了西方通商贸易的概念,18世纪的德国学者因此将这条道路取名为丝路。在此之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崛起,通商贸易受阻,西欧国家只好从海上探险寻找新丝路,史称地理大发现。其实,放眼再看,古罗马帝国扩张、十字军东征、蒙古兴起……这些活动与在20世纪后半叶美国主导的全球化浪潮其实并无本质区别。美国前总统布什在1990年的国会演讲中曾志满意得地宣布:“一种世界新秩序正在显现。在这一新秩序下,全世界各国都可以实现普遍繁荣和谐共处。”这种雄心壮志似乎完全可以从当年的亚历山大大帝和成吉思汗那里找到。因此,全球化绝非现代文明的产物,而是人类历史上从未中断持续进行的活动。人们完全没有必要为其戴上现代性的光环,然后再在后现代的反思中将其打破。

本文关键词:《,中国金融,》,全球化,逻辑,与,中国,机遇,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