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热点新闻网 > 财经

文旅融合首先要增强公共服务

来源:东方财富    发布时间:2019-07-31 12:43      阅读量:9383   

制约文化旅游公共服务效能提升主要有人才、保障、政策等因素,另外发展动能不足也是重要的制约因素。通过扩大开放,引入社会主体就能将增强文化旅游公共服务发展动能落到实处。

当前各类社会主体已经广泛参与到各地文化旅游公共服务当中,涌现出上海市民文化节、公共文化点单配送、文化云、樊登读书会等比较成功的案例。但从更大的范围来看,社会主体参与文化旅游公共服务还存在几个问题:一是社会主体参与方式比较单一。目前参与方式主要是由政府购买服务,且在购买服务的金额、规模上都比较小。二是合格的、专业的社会主体较少,可供政府选择的余地不大。据了解,全国各省市中能提供文化旅游公共服务合格社会主体名单的比例不高。三是没有形成大规模、多领域、多方式社会主体参与文化旅游公共服务的系列成功案例,示范性不强,榜样的辐射作用不强。四是还受到很多政策瓶颈的限制,如合作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低收费的问题,社会主体依法享受税收减免的问题。

下一步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可以采取以下若干措施。一是探索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专业化管理。可以在发达地区试点开展,并制定管理服务的规范标准,建立合格专业主体的名录。上海的一些区在尝试对居委会活动室进行社会化运作,向市民提供阅读、学生托管、艺术培训等喜闻乐见的内容,这一模式值得关注。二是充分整合社会场地资源,推动公共文化设施服务转变。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是“人在哪里,服务就应该延伸到哪里”,因而要学会如何把公共服务嫁接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可以探索在咖啡馆、餐厅、购物空间、楼宇园区等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英国“爱丁堡艺术节”举办期间,酒店大堂、餐馆等场地都正式编上号码,作为艺术节办节场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三是依托社会主体搭建一站式数字文化旅游服务平台。上海市率先探索“政府提供资源授权、社会主体出资搭建平台、面向公众免费开放数字服务”的“文化云”模式。目前“文化云”平台已经与12个省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为超过100个城市提供了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的大数据平台,平台上有县级以上公共文化场馆14427个,注册用户9894611个。这为整合和打通各地分散的文化数据服务平台提供了参考样本,未来发展方向必定是全国一站式服务平台,老百姓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文化旅游资讯服务。四是推动建立文化场馆大数据管理系统。目前,各类公共文化场馆的服务情况还处在粗放统计的状态,对于访客的情况缺少实时量化的统计。解决之道就是与社会专业机构合作,推动建立各文化场馆的大数据管理系统。通过智能技术统计到访数据,获得进入文化场馆的访客的标签,从而不断提升公共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这将对推动文化服务场馆效能提升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