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3.5万公里高铁深刻改变中国人出行
来源:中新网 发布时间:2020-01-03 10:52 关键词:高铁,出行,出行,高铁 阅读量:11842
从0到3.5万公里 高铁深刻改变中国人出行

成都东站候车大厅。

成都动车段检修车间。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曹菲 摄影 李强 杨涛 刘陈平
2019年12月16日,成贵高铁全线开通,位于西南腹地的四川,由此再添一条出川通道。 临近年底,像成贵高铁这样的10多条新线,在全国各地陆续加入高铁“大家庭”。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到3.5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短短的25年,中国高铁从0起步,如今发展速度已然引领世界。 高速发展的背后,是几代高铁人数十年的坚持与奋斗。 1994年冬天,在中国广袤大地上,有两个“新物种”酝酿诞生。 南粤广州,广深线准高铁——时速160公里“春光号”开通运营。这是中国第一条最高时速160公里的“准高速”铁路线。 西南成都,中国第一张都市报——《华西都市报》试刊,标志着一个都市报时代的开启。 光阴荏苒,已是25年。现在,在中国铁路线上,每天奔跑着超4000对动车组列车,搭载近千万旅客安全出行。
被拉近的时空距离
对于刘书霞来说,高铁承载着浓浓的乡情。 2015年,41岁的她从西安来到成都,和丈夫开起一家陕西面馆,开始异乡漂泊。成都与西安700多公里的距离不算遥远,却因隔着巴山秦岭,通行格外艰难。 刘书霞清楚记得第一次坐火车来成都的情形。 那是1999年的暑假,25岁的她只身带着女儿和侄子去成都看哥哥。车上挤满了人,过道上、车座下面都躺着人。 当时乘车最麻烦的是没有饮用水。十几个小时硬座车,两个五六岁的娃娃渴了,她只能在停车时,从车窗把杯子递出去,让站台上的人帮忙接。 “哥哥怎么去那么远的地方上班啊?”刘书霞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也会去成都打拼,“我喜欢这里的气候,生活也安逸。”唯一让她恼火的,还是艰难的回乡路。彼时,刘书霞一家每年只在春节回老家,而且每次都是坐一晚上车,第二天凌晨才到,又黑又冷,很不方便。 他们渴望改变,也终于盼来了改变。 2017年12月6日,西成高铁开通。250公里时速,将两地时空距离压缩到4小时内。 “这两年每年都要回去两三次。”现在家里有大小事,她都不再发愁,“周末两天就能打个来回,太方便了。” 从此,刘书霞离家不再遥远。
被冲破的山岭屏障
一条西成高铁,改变了两座城市的时空距离。而改变背后,是无数铁路人在巴山秦岭攻坚克难的决心与坚持。 中铁二院西成高铁四川段总体设计负责人曾诚,曾是高铁新物种的见证者,如今又成了高铁持续进化的推动者之一。 即便是西南交大科班毕业,当他第一次坐上高铁,依旧会被震撼。 那是2009年,一次纯粹的高铁体验之旅。 他从北京南站坐到天津,下车换个站台,马上坐另外一趟动车返回北京。专业人士坐高铁,一边看着手表一边对照车上的时速牌,“加速八九分钟,匀速十一二分钟,减速八九分钟,刚好半个小时,运行非常平稳。” 作为一个还没设计过高铁的“菜鸟”,他在心里默默“种草”——自己能不能也设计高铁呢? 没想到,机会来得那么快。从京津城际铁路体验回来之后,中铁二院中标西成高铁项目,曾诚有幸参与。 西安至成都高速铁路,是中国铁路第三次翻越秦岭屏障。线路穿越秦岭山区135公里,隧道总长度127公里,其中10公里以上的隧道就有6座。 与普速铁路一样,高铁建设也要穿越崇山峻岭、克服海拔落差。只是过去受经济、技术条件限制,为了节省工程投资,尽量沿着地形等高线走,线路九曲十八弯,也就限制了速度。 高铁运行为实现速度突破,对线路曲线半径有严格要求。设计时速350公里,最小曲线半径一般为7千米。这意味着,铁路线将不可避免地跨河、穿山,工程难度更高。 西成高铁建设难点,还在于秦岭崎岖复杂的地貌和山石的超高硬度。盾构机之类的大型隧道掘进设备很难派上用场,只能采用人工钻眼、爆破等方式一米一米往前推进。就这样,从设计到建设历经八年,西成高铁方从图纸变为现实。
被高铁改变的春运
中国高铁从一个新物种到世界第一25年掘进冲破山岭屏障拉近时空距离刷新速度纪录的同时仍在继续深度地改变中国。第一条高铁
2003年10月11日,秦沈客运专线全线建成通车,设计速度250千米/小时,为中国第一条高速国铁线路。
最快的高铁
2011年6月30日,京沪高铁投入运营,全长1318公里,这是世界上运营列车运行试验速度最高的高速铁路,曾创造时速486.1公里的纪录。
最长的高铁
2012年12月26日,京广高铁全线通车,全长2298公里,这是迄今全球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 高铁总里程:3.5万公里,居世界第一。 客运量:2018年高铁旅客人数首破20亿人次,累计90亿人次。 惠及区域:180个地级市,370余个县级城市(2017年数据)。
物种百科新物种:中国高铁
诞生时间:2003年定义:设计速度每小时250千米(含预留)以上、列车初期运营速度每小时200千米以上的客运专线铁路。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站点精选

东方网通讯员王宝龙、记者程琦12月29日报道:近日,“经典名方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沪举办。论坛上,上海中医药大学与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
- 把菜篮子装进手机有多难?2019-12-30
- 业绩大涨却遭行业遇冷麦克韦尔还能点燃电子烟吗?2019-12-30
- 外汇局:9月末中国银行业对外金融资产11355亿美元2019-12-29
- 商务部:下调进口关税是中国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的具体举措2019-12-29
- 商务部发布三措施扩大进口:培育一批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2019-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