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产业发展有方向农民增收有途径
来源:热点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7-04-08 12:20 关键词:产业,山西,农民,产业,山西,农民 阅读量:17736
原标题:产业发展有方向 农民增收有途径
——山西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
日前,山西省发布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确立了全省农业当前和今后以开发功能性食品、发展功能性农业为主,建设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的发展方向。这为破解山西农业发展难题、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激活山西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注入了巨大活力。
“粮改饲”拉动畜牧业发展
“拿粮食当草卖?”家住山阴县八里庄村的赵占全刚开始听到别人这么说时直接就拒绝了,如今他的态度却发生了大转变:“还是当饲草卖好!一亩能产三吨半青贮料,比卖玉米多挣400多元。”让赵占全发生改变的是朔州市推进的“粮改饲”。
山西朔州地处北方农牧交错区,也是国际公认的草牧业黄金产业带。这里畜牧业发达,却长期缺少优质饲草;粮食连年丰收,却面临增产难增收的窘境。2015年朔州被确定为全国草牧业发展试验试点市,拉开了“粮改饲”序幕。
“以畜定草,算好种养‘两笔账’,政府引导不干预,种啥品种牛羊‘说了算’。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粮改饲’一定要以畜定草、草畜平衡,让改种的饲草有人收、有市场,让农民和企业都有账算。”朔州市委书记王安庞说。
在推进“粮改饲”过程中,朔州市按照政府不干预,给补贴、做示范、搞培训,把决策权交给市场的宗旨,两年时间,“粮改饲”面积达66.2万亩,增长3倍,占全市耕地的13%。草牧业快速发展,牛羊吃上了新鲜“草罐头”,农民增收有了新途径。
山阴县薛圐圙村农民王成运今年将20亩地全种上了青贮玉米,他算了笔账:青贮玉米连棒带秆一起收,一亩至少卖1000元,而卖玉米顶多700元。另外,牛场派人上门收割,省去了机收、脱粒、晾晒等环节。一增一省,一亩多挣三四百元。
“粮改饲”不但让农户尝到了甜头,也为农牧公司带来了更多收益。“青贮玉米新鲜营养,是奶牛最好的口粮。”沃润源农牧公司董事长白继成说,一头牛每天喂25公斤青贮,能多产3公斤奶,乳蛋白含量也高一级,比过去玉米、秸秆分开喂强多了。一年下来,奶牛单产能达8吨,增收近2000元。
作为山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缩影,朔州市“粮改饲”不但为农民解决了“种什么、怎么种”的问题,还拉动了当地支柱产业畜牧业的发展。目前,朔州市正在推进建设全国生态畜牧基地,力争到2017年,全市实施100万亩粮改草,改良100万亩天然草场,草业产值达到15亿元;推动标准化健康养殖,奶牛年存栏20万头,出栏羊400万只,畜牧业产值达到60亿元。
突出特色培育山西品牌
山西拥有众多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然而由于营销水平不高、品牌挖掘不够等原因,导致山西的农业效益低、功能弱、产业发展严重滞后。
为让农业发展真正步入快车道,近年来,山西实施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2年,山西开始实施《杂粮产业振兴计划》,着力调整种植结构,发展杂粮主食工业化,建设杂粮商品生产基地,提升杂粮、马铃薯等农产品的转化能力,培育了苦荞茶、荞面等特色产品,在市场上有了一定知名度,逐渐受到消费者的认可。”山西省农业厅种植业处副处长孙跃武说。
去年年底,山西公布了《“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致力于打造农业品牌产品,加快“山西产品”向“山西品牌”的转变;按照“统筹协调发展、产业布局合理、区域特色明显、资源环境匹配”的原则,构建六大发展区域,打造四大产业集群,全面提升粮食、畜牧、果业、杂粮、蔬菜、中药材、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农业等八大产业发展质量,着力构建山西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山西农业的出路在‘特’而不在‘大’,在功能而不在规模。”山西省农业厅厅长关建勋说。
为突出“特色”、突出“功能”,山西省围绕调结构、提品质、转方式、补短板等8个方面,推出了41条政策措施。按照“市场引领、需求倒逼”的要求,建设“一区一园一平台”,即在雁门关农牧交错区,减玉米、稳杂粮、扩饲草,推行三元种植结构,促进全省特色产业的调整;在晋中太谷县建设山西农谷园,通过打造功能食品研发高地,调整农业产品结构;在运城建设果业出口平台,通过出口倒逼农产品质量提升。(记者 刘存瑞)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站点精选
- 郎平瞄准东京奥运奖牌安家杰走向前台2017-04-07
- “一带一路”助德国杜伊斯堡港业绩创纪录2017-04-07
- 黎兵:需要提高把握机会能力米克尔迪亚涅很强2017-04-07
- 中甲前瞻:深圳战梅州同省德比卓尔客战谋连胜2017-04-07
- 沃神:下赛季工资帽涨至1.01亿奢侈税线1.21亿2017-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