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热点新闻网 > 国内

亚洲开发银行在中国试点“海绵城市”

来源:热点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7-04-12 16:04   关键词:银行,亚洲,银行,亚洲   阅读量:7402   

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12日讯 (记者 陈颐) 对大部分亚洲的城市居民来说,洪涝早已成为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有一半以上的城市居民住在洪泛平原和沿海低洼地区,其中就包括曼谷、达卡、广州、胡志明市、加尔各答和马尼拉等大城市。亚洲开发银行城市发展专家斯蒂芬·劳(Stefan Rau)表示,“亚洲城市急需开展自身创新,以便加强抵御气候变化、洪涝和水资源短缺影响的能力。”

斯蒂芬·劳提出,历史上,人类临河而居,水就是生命线,为人们生活、农耕和手工业提供能源。定居者会避开洪泛平原,其定居点较小,四周具有开放空间。那时没有混凝土和沥青等材料保护土壤不被雨水渗透。近年来,严重洪涝灾害日趋频繁,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损失。此外,面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快速城市化,这一问题将更加严峻。到2050年,约有64%的亚洲人口将成为城市人口。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就有100多个。到2050年,印度55%的人有望成为城市人口。

在现代城市中,汽车和铺装路面随处可见,许多城市为管理雨水建立了包括地下排水管道、大型地下储水库以及深层隧道系统在内的众多工程系统。虽然对这些系统有需求,但其成本较高、容量有限。

斯蒂芬·劳说:“ 海绵城市通过利用各种绿色基础设施实现地下水回补,如受保护的洪泛平原、雨水湿地、调节池、下沉式公园、渗水井和绿色屋顶。通过利用经巧妙规划和保护的城市绿色空间,亚洲城市能够极大地降低洪灾风险,并以可持续的方式管理水资源,同时还能使城市更宜居、更环保。想象一下,整个城市就像一块海绵,吸收、集蓄、储存、过滤、净化并缓慢释放雨水。雨水经保留、自然过滤和净化后缓慢排入河流和土壤中。这就是海绵城市的简要原则。”

海绵城市的另一个额外效益是,尤其是在水资源紧缺地区,以及污染加重且水资源需求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此类城市能够将雨水集蓄起来用于农业和园林灌溉。这有助于解决水安全这一关键的全球和区域性挑战,而亚洲是世界上水安全问题最严重的地区。 斯蒂芬·劳强调说:“通过利用多种与水有关的生态系统服务,海绵城市可最大程度减少城市对天然水循环造成的影响。”

斯蒂芬·劳提出,将绿色空间用于提供防洪保护的想法已在许多城市得到应用。例如,柏林西部和东南部有大型区域性河流和湖泊公园,还有由城市公园、绿色河岸和运河构成的系统。伦敦建立了包括区域绿化带、大型城市公园和城市绿色广场在内的系统。芝加哥则有包含区域性湖畔公园和河畔公园系统在内的开放空间系统。该城市还引入了一系列绿色基础设施以及公共和私营部门发展准则,包括新公园、充足的行道树、绿色屋顶、绿色中间隔离带和种植带、广场,以及有透水地面和景观区域的停车区域。

在亚洲,中国也正在16地试行绿色基础设施理念,其中一个就是由亚行援助的、于2014年批准的萍乡海绵城市项目。斯蒂芬·劳表示,“灰色的防洪基础设施在中国十分典型,坚固的墙体和混凝土堤坝迫使雨水流入渠道,从而可能导致下游洪水暴涨以及河流环境退化。这种方法危害着河流生态,并且阻碍了保留和过滤流入河流的雨水径流的自然能力。”

斯蒂芬·劳以中国为例介绍说,萍乡是一个拥有近200万人口的多山城市,自1998年以来,洪水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日益增加。1998—2014年间,大洪水使得496,000余人受灾,超过2,600座房屋被毁,并对当地农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2014年5月25日袭击萍乡的那场洪灾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为1.15亿美元。排水系统不足和污水处理不力也严重影响了水质和周边环境。

在亚行1.5亿美元贷款的援助下,江西萍乡城乡基础设施综合发展项目将帮助保护洪泛平原、恢复湿地并新建更宽阔的沿河绿色空间。通过此类举措,项目旨在以相互联系的方式解决洪涝、河流污染、未经处理废水和城乡关联缺失等多项关键性挑战。项目将对沿河堤岸和湿地进行恢复并美化景观,帮助净化雨水径流。农村的堤岸被规划为由可食用作物构成的农业防护带,而具有抵御洪灾能力的农业则包括为农民提供先进的有机作物种植培训。

斯蒂芬·劳表示,“沿河公共园林道路将创建开放的空间,同时增强水资源和雨水管理。鉴于亚洲治理洪水的迫切需求,希望该项目能够在江西创建一个宜居的绿色健康城市,为中国、乃至亚洲其他国家树立海绵城市的典范。”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