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热点新闻网 > 国内

搅活一池金融春水

来源:热点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7-05-12 10:39   关键词:金融,金融   阅读量:9427   

本报记者郜晋亮

每年10月,青海当地种植的当归、黄芪开始上市。每到这个时候,都是赵长文挠头着急的时候。赵长文是青海省大通县鑫隆板蓝根种植营销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除了自己合作社经营的400亩种植基地外,还要大量收购当地农户种植的药材。让赵长文挠头着急的正是收购时流动资金的短缺。“从银行贷款,需要有效的抵质押物,合作社的土地和设备都无法抵押,想拿到贷款并没有那么容易。”赵长文深有感触地说。

贷款利率高、抵押范围小、担保门槛高、风险补偿难、贷款手续多,在发展中遇到这些问题的并不仅仅只有赵长文一家合作社。近年来,青海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的新阶段,各类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迅速,由此带来资金供需矛盾也日渐突出。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青海给出的答案是:探索财政支农资金新用法,破解新型经营主体贷款难题。

四两拨千斤,变直投为撬动

2015年6月,青海省农牧厅与邮储银行青海分行正式签署了一份关于金融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合作协议。协议的主要内容是由青海省农牧厅连续3年每年安排5000万元省级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用于与该行共同打造一个金融服务三农的信用平台——“授信池”,邮储银行青海分行则将该专项资金作为担保金额,放大10倍作为授信额度,对省级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养殖场、家庭农牧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贷款业务。

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撬动金融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满足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对金融支持和服务不断增强的需求。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推动三农发展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要积极探索利用财政资金撬动金融支农,以此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青海省农牧厅计划处处长马统邦说:“改变原先财政支农资金直接投拨的方式,用财政支农资金撬动金融力量,不仅是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方式的新探索,而且对破解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融资难、贷款难也是一种大胆的尝试。”

记者从邮储银行青海分行了解到,“授信池”运行近两年来,业务已扩展至4个国家示范区和11个省级示范区内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等新兴经营主体,授信贷款167笔,累计授信金额11.3亿元,贷款金额7.5亿元。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主体贷款占比45%,涉农小微企业法人贷款占比55%。

灵活贷款抵押,打通助农最后一公里

从去年开始,赵长文就再不用为资金短缺的事情挠头了。2016年9月,通过邮储银行大通支行的“授信池”业务,赵长文顺利地拿到了120万元一年期贷款,解了燃眉之急。赵长文告诉记者,与其他银行要求的贷款抵质押物相比,邮储银行所需的抵质押物非常简单,而且放贷比例也有很大提高。

新型经营主体贷款难,最难处就在于缺乏有效的抵质押物。邮储银行青海分行零售信贷部总经理周开量说,“授信池”业务对抵质押物的要求更加灵活,对列入“授信池”支持名录的新型经营主体抵质押物实行登记,形式适度放宽;对于抵质押物存在处置风险和不足的,可追加第三方自然人或企业法人提供保证担保;对信用良好的新型经营主体可免除抵质押。

像赵长文的合作社一样面临资金困难的,还有家瑞贝獭兔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了扩建养殖场,合作社几乎将全部的资金投了进去,结果等种兔引进来的时候,现已经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饲料。“要是没有邮储银行100万元的‘授信池’贷款,兔子们就要饿肚子了。”合作社负责人苏建栋打趣地说。

这笔贷款救了兔子们的命,但让苏建栋感触更深的是,“授信池”业务贷款有抵质押物要求低、放贷比例高的好处。苏建栋说:“等还完这笔贷款,我还准备再贷300万元,用来补充种兔和完善饲养设施。”

灵活的抵押方式,有效地打通了金融助农的“最后一公里”,但也有不少人产生了疑问:风险会不会也随之增大?其实,针对农牧业生产“周期长、效益低、风险高”的特点,“授信池”业务对于授信客体,建立了“6+3+1”风险共担模式,即政府承担60%,银行承担30%,授信客体承担10%。

“授信池”业务产品经理冯治国表示,一旦发生风险,先由借款人保证金也就是授信客体承担10%,及相应抵质押物偿还,不足部分由池底担保金按比例代偿,再由银行依法追索保证人责任,大大降低了“授信池”业务的风险。

大池套小池,活水入千家

从“授信池”业务最初的设计上看,除了要建成这样一个省级的授信担保平台,还鼓励各市州(县)筹建市州(县)级“授信池”担保平台。冯治国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要借大池的力量来‘繁育’小池,既是池中池,但又相对独立,不仅要池水越来越多,还要让池水流向真正有资金需求的每个农户。”

现实的情况并不像最初设计的那么简单。据记者调查,目前,青海省已经建成的市州(县)级“授信池”仅有两家,一家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政府出资500万元作为县级“授信池”池底资金,另一家是西宁市大通县农牧局连续三年每年出资1000万元作为县级“授信池”池底资金。

邮储银行大通县支行行长蒲延良说:“从2017年起,我行对信用良好的新型经营主体开始实行了免除抵押进行授信或凭信用授信。目前,大通县‘授信池’业务已发放贷款9770万元。这是县级‘授信池’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冯治国说:“这个实实在在的好处其实就是通过县级的‘小池’,各类新型经营主体获得了地方政府的进一步增信,抵质押物、贷款手续等要求将进一步降低。”

这样的大好事,为什么推行还困难呢?据了解,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一是“授信池”大池的规模本身相对较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二是即使“授信池”对抵质押物要求较低,但各新型经营主体也仍存在不小的困难;三是银行和银行之间存在的竞争关系。

遇到难题就要想办法,就要创新。冯治国告诉记者,“授信池”业务下一步也要探索与创新,对运行良好的新型经营主体贷款实行无抵押、免证金,由政府全额担保,银行直接放贷。

据了解,目前,邮储银行青海分行正在与农牧厅积极协商试点工作,将重点支持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内经营正常、信用好且能够带动脱贫致富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试点贷款总额控制在1亿元以内,每社贷款金额不超过100万元。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