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热点新闻网 > 国内

郑大一附院相关负责人接受人民日报人民网采访

来源:东方网    发布时间:2022-01-20 09:08   关键词:人民   阅读量:6711   

并没有足够的统计数据能表明这场暴雨千年一遇,但网友100多个西湖的水在1个小时内倒向郑州的降水量换算,也印证了官方通稿中相对克制的表述:郑州,遭遇了罕见持续强降雨。

全球最大医院郑大一附院老院区停电,心电监护和备用电池全部耗完,急救科室正在全科用人工呼吸气囊抢救危重病人,但是也坚持不了多久7月20日临近23时,这条刷屏微博,让所有关注河南汛情的人,心头更紧了

郑大一附院相关负责人接受人民日报,人民网记者采访。人民网记者 慎志远摄

郑大一附院,即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公立医院,该院河医院区位于郑州二七区河医立交桥旁,旁边就是郑州市主要河流金水河暴雨突至,泥水倒灌,医院大面积进水

经证实,7月20日晚,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全部断电:几十台手术被迫中断,重症ICU里600多名病人失去设备支持,普通病房大量病人输氧告急断电的同时,院区还面临断水,断网,断药以及断粮转移,成为没有选择的选择

转移重症病人。人民网 时岩摄

据院方介绍,21日早晨7时开始,郑大一附院开始分批转移在院病人21日上午11时,踩着淤泥,挤过人群,记者一行来到郑大一附院眼前,消防救援车,通讯保障车,柴油发电设备,工程抢险车辆有序分布,医护,物业,保安,病患和家属,人人面色凝重,默默穿行而过

昨夜,一定无比漫长。

依靠医护人员一对一人工气囊供养,病人的氧气需求暂时解决可药房被淹,后续治疗比较困难......门诊区消化内五科护士长白霞回忆了昨夜的紧张

轻症患者等待转移车辆。人民网记者 慎志远摄

门诊楼一层,数十名保洁和安保人员在收拾杂物拾阶而上,二楼聚集着几名医护人员我们及时启用了备用药,给危重和低血糖抢救病人使用,但现在也没有库存了——持续不了两天白霞内心的焦虑,显而易见

今天安排出院了20多个病人,现在还有70多个病人急诊内科主任王正斌说,有十几个本可以出院的轻症病人,因通讯和交通瘫痪,也无法离开他从家里给大家带了些吃的,勉强维持大家不慌乱

住院病人有序登上转移车辆。人民网 时岩摄

住院病人最多的是2号住院楼,最高的病区在24楼,骨伤科在20楼电梯瘫痪,给这些病人和家属带来极大不便一名医生介绍,很多病区为了保证患者权益,有限的水电资源优先供他们使用我们喝水,吃饭基本靠自己往上搬运

记者与医护人员抬着3箱矿泉水,2箱方便面上楼一路上楼道漆黑,上下病人,家属和医护人员打开手机照亮,一步一挨,艰难前行尽管大家都累得满头大汗,所有人却没有过多抱怨,主动为上楼逆行者留通道,下楼者也自发组织,有序排队下楼

骨伤科病人很特殊,大多不能自己活动昨天一断电,我们把术后病人从3层手术室抬回20层病房擦了一把汗水,这名医护人员继续往上走

郑大一附院转移车辆驶出河医院区。 人民网记者 慎志远摄

电梯停了,主要靠人工转运危重病人病人是医护人员连人带床抬下来的!郑大一附院副院长苟建军告诉记者,在有关部门配合下,他们克服院区周围路况复杂的不利因素,已将300多名危重病人安全转运至该院郑东院区,以及郑州市中心医院,郑州市人民医院等受灾较轻的医院

在河南省卫健委等有关方面的协调下,来自全省各地市和兄弟医院的救护车,甚至大巴车,私家车,都加入了转运队伍院区病人及家属按照安保人员指挥,有序等车转院病人多,难题多,但我们一定能战胜困难郑大一附院院长刘章锁说,郑大一附院ICU病房已经恢复供电,门诊和住院楼大部分恢复用电现场有各部门单位支援的发电车,移动通讯车,保证了医院的基本需求

一辆应急通信车为院区提供信号保障。人民网记者 慎志远摄

记者在现场看到,电力,通讯,工程抢险等医院功能恢复工作已稳步开展21日上午医院开启绿色转运通道后,14辆巴士组成的转运车队从郑东院区出发,赶赴河医院区进行患者及家属的转运工作截至21日21点,已转运600多名重症患者,其余患者正在安全转运中

日前,争取把病人转运完毕苟建军说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站点精选

广州政民联动共同打造公共空间楼间空地及村口口袋公园等部分
广州政民联动共同打造公共空间楼间空地及村口口袋公园等部分

日前,广州市白云区嘉禾街望岗村热闹非凡,狮队舞起,粤剧班连台,由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联动街道村委,街坊居民和社区设计师共同打造的望南公园揭牌,这个城中村里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