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小稻种勃兴大产业
来源:中国网 发布时间:2017-06-24 11:54 关键词:产业,产业 阅读量:11102
本报记者高飞
“稻田凫雁满晴沙,钓渚归来一径斜。”在广西玉林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五彩田园”里,漫步在稻田间,看白鹭嬉戏,连理塔守望着纵横交错的稻田,微风袭来,稻香怡人,这是“五彩田园”杂交水稻种植示范基地的一景。据玉林市农业科学院资深研究员容林熙介绍,在该基地的600亩稻田里,一批产量高、抗性强的区内外示范品种即将进入抽穗成熟期。
“五彩田园”杂交水稻种植示范基地是玉林水稻育种的一个缩影。作为我国水稻育种的重要基地,多年来,以玉林市农科院、博白县农科所为代表的几代育种专家怀着对家乡土地的丰收渴望,栉风沐雨,风餐露宿,创造了中国水稻育种史上的一个个里程碑。从上世纪60年代初开展水稻矮化育种,实现了水稻由高秆到矮秆的革命,到当前育成了一批高产、优质、抗逆性好的品种,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玉林水稻育种硕果累累,填补了一项项成果空缺,克服了一个个技术难题。
“农为国本,种铸基石。”如何让玉林水稻育种在新时期焕发新活力,自治区党委常委、玉林市委书记莫恭明认为:“要在充分利用原有成果的基础上,对玉林种业进行提档升级。”为此,记者深入玉林科研院所、政府机构、田间地头,追溯育种踪迹,总结典型案例,为玉林水稻育种再创佳绩寻找思路和答案。
硕果累累,创造水稻育种里程碑
熟悉杂交水稻育种历史的人们都知道,1972年,中国农科院和湖南农科院牵头组织全国150多个单位开展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大协作,成功突破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水稻生产上利用杂交优势的国家,广西在这次协作公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年的玉林市农科所在其中立下了汗马功劳。1973年,广西玉林等首先筛选出强优势“IR24”“泰引一号”两个恢复系,为水稻不育系、保持系及恢复系的三系配套成功作出了重大贡献,并配套强优组合大面积应用于生产,创造了重大科研成果。1978年“籼型杂交水稻(协助)”获全国科学大会优秀科技成果奖;1981年获国家科委特等发明奖。
82岁的玉林市农科院育种专家韦裕廉是当年育成“强优势恢复系IR24”(2号恢复系)的攻关骨干:“这是国家的功劳,是大家协作的结果。”这位慈祥的老人提起这项重大成就一如既往地谦逊。
玉林市博白县农科所83岁的育种专家王腾金精神矍铄,他原来是粮所会计出身,通过刻苦钻研育种技术,自学成才。在他的主持下,博白县农科所先后选育出“博A”“博优64”等多个优质杂交水稻不育系及新品种。
据统计,博优系列组合在华南稻作区连续多年推广面积均在1000万亩以上,雄居其他组合之首,造福了广大农户。广西、广东、海南等三省区从1987年至今,博优系列组合及含博A血缘的其他不育系的组合应用面积合计超两亿亩,创造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玉林市农科院副院长周国列介绍:“优质不育系‘博A’的选育成功,为我国华南稻作区配组优质、高产、高抗感光新品种创造了重要条件,为改变华南稻作区品种种植结构,提高产量、米质、抗性等打下了重要基础。”正是以韦裕廉、王腾金为代表,玉林市的几代育种科研人员,跋涉在大大小小的田地里,奔走在科研院所与基地的阡陌中,选育了多个优质水稻品种,为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作出了重大贡献。
典型示范,加快育繁推一体化
“今年的水稻肯定又是一个大丰收,多亏了市农科院推荐的特优2278品种,每亩产量能达到600公斤以上。”玉林市福绵区福绵镇横岭村文书张静望着连片绿油油的稻田,高兴地向记者介绍,“我们相信市农科院推荐的品种,肯定错不了。”博白县凤山镇云心村刘唐锦种了七八年玉林市农科院的品种,他说:“市农科院的水稻品种优质高产,而且对我们提供优惠价,县里的农业部门经常为我们进行种植方法指导。”
广西兴业县英丰水稻合作社目前有1.3万农户入社,全年种植优质稻4.3万亩,年产优质谷4.3万吨,直接带动农民增收5160多万元。合作社理事长黄富英告诉记者:“市农科院的专家为我们提供信息、科技服务和技术培训,农户种水稻没有后顾之忧了。”
“我们坚持技术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时间长了,院里与种植大户与合作社建立了信任,很多新品种示范种植也就容易了。”周国列介绍。
而在玉林的北流市,据玉林市农委相关人员介绍,去年北流以镇为实施单位,实行整建制创建,打造集中连片、带动能力强的水稻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区,通过示范区的辐射作用,极大地方便了水稻育种与推广工作。
广西农业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树立样本,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的办法,玉林市建设了一批高标准、高水平的示范样本片,推动了超级稻跨越式增长。”
“育种是为了推广,玉林市十分重视水稻良种的选育和推广工作,特别是推广杂交水稻,已经形成了育种、试验、示范与推广的体系,不仅育成了一批高产、优质、抗逆性好的水稻品种,而且在生产上实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玉林市农委主任陈运桥介绍,仅从2011年到2015年,累计推广的超级稻面积就有960万亩,累计增产稻谷约65万吨,平均每亩比普通杂交水稻增产60-80公斤。
产研结合,助力种业提档升级
在玉林,“科研贡献产业、产业反哺科研”已经成为水稻育种人的共识。近几年,玉林市农科院、博白县农科所等与种业企业之间互动频繁,仅博白县农科所就与广西百香种业等4家种业企业进行了技术合作。
与广西玉林市大智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就是产研结合的一个范例。玉林市农科院不仅为该公司提供自主研发的“玉香占”“特优269”等优良品种,而且通过开展水稻全程机械化高产高效栽培示范及病虫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示范,给公司科学种植水稻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
广西北流伟民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刚刚成立3年的一家年轻企业。在玉林市农科院的支持下,该公司在北流市新荣镇扶中村建立“有机富硒水稻种植示范基地”,去年公司生产的有机富硒稻米实现产值约达两亿元。公司负责人介绍,玉林市农科院为公司提供了良种保障和强有力的技术体系支撑,公司也因此步入了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创新发展之路。
“必须把科研成果与生产经营优势结合起来,为提高育种专业技术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动力和舞台,才能更好地把成果转换为生产力。”玉林市农科院院长古彪告诉记者。
其实,玉林市农科院的产研合作不止在推广层面,在育种科研方面的合作早已进行。早在2005年,玉林市农科院、博白县农科所等科研单位就与广西桂穗种业有限公司、广西科泰种业有限公司、广西兆和种业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民营种业企业进行合作,加强对超级稻选育工作的科研攻关,自主成功选育了“特优269”等5个新品种产量达到超级稻水平,实现了玉林的“零突破”。
“玉林水稻育种在过去取得了辉煌的成果,要在好的基础上再提高,还需要加大科技投入,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强新品种研发和推广。”玉林市委副书记李常官表示,“今后我们将整合资源,出台优惠政策,进一步推动产研结合。”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站点精选
- 工信部:做好电信设施安全保护清理管线私穿乱接2017-06-23
- 德媒称越来越多中国人在德国买房:通常是作为投资2017-06-23
- 证监会:A股纳入MSCI是必然之举以开放姿态欢迎境外投资者2017-06-22
- 南洋商报:听障影响生活质量失“聪”不失“衷”2017-06-22
- 联合早报:经济复苏困难发达国家中产阶层流失2017-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