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热点新闻网 > 财经

坚守农村金融20年 中和农信分支机构破200家

来源:热点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6-10-20 04:38   关键词:金融,金融   阅读量:15849   

刚刚过去的10月17日,是国际消除贫困日,也是中国的第三个扶贫日,党和国家政府在此期间特别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一个标志性的指标是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为确保“十三五”期间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精准扶贫”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在此背景下,全国各级地方政府都全力以赴地推进“脱贫攻坚战”,使尽浑身解数,打通扶贫的最后一公里,带领群众走出贫困。

而各级政府之外,社会力量也一直在积极地介入到农村基层的扶贫工作当中,它们利用自身的专业和优势,不断地尝试用新的模式助力中国农村的脱贫之路,成为政府扶贫的有力补充,并为中国的扶贫带来宝贵的经验。其中,由中国最大的扶贫公益组织——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成立的中和农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和农信”),无疑成为一个令人瞩目的案例。

10月17日,中和农信在山东聊城阳谷县设立的分支机构正式开张营业,该县张秋镇花园村李大姐作为第一位客户拿到1万元贷款,这标志着中和农信在全国分支机构已经突破200家。立足中国农村且立志要打通农村金融最后100米的中和农信,已逐步成为中国普惠金融领域领先的一家社会企业。从1996年试点以来,中和农信20年里虽经历各种经历波折却飞速发展,20年200家分支机构,累计放款170多亿元,支持了超过300万农村百姓,为中国的扶贫开发事业提供了有力补充。

中和农信在二十年的实践中,在借鉴孟加拉尤努斯教授的“格莱珉模式”之外,还摸索出了很多中国化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大量创新性工作与制度建设,比如因地制宜地尝试“个贷”,以满足日益发展起来的农民发展的资金后续问题。在管理模式上,也由原来直线职能式向矩阵式模式转型,形成一个矩阵式管理结构,采用的是全国连锁式的运营模式,设计了一套标准化操作流程,把整个公司的“脑袋”长到总部来,总部功能中枢化,负责策划、思考、决策、监督,底下分支机构在操作行为简单化,只管具体操作即可,解决了各地分支机构的管理难题,也保证机构能够在全国各个地方复制推广。此外,中和农信还与时俱进地融合了互联网金融,将信贷业务的信息管理、发收款等充分地互联网化,实现了资金高效运转利用。在信贷服务基础上,增加面向农村市场的理财、互助保障计划等,丰富金融服务产品。而在理念上,尽管是带有公益性质的扶贫机构,却专注于小额信贷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完全按照专业化、商业化、市场化的运营机制来管理。

除了制度设计之外,在工作理念上,中和农信小额信贷模式与传统金融机构日常运作有着巨大的差别,以农户作为中心,将服务细致化。主要体现在,第一,推崇“行商”而非“坐商”的理念,在行走流动中办公,小额信贷的信贷员,都深入到田间、农户家里进行放贷收贷,而不是像传统金融机构在乡镇、城市里的柜台坐等着。第二,贷款效率高,从申请到放款,一般一星期内就可以实现,效率远远高于一般的银行机构,方便以及适应了农业耕作的节奏,而且可以免去很多诸如找关系求人担保、贷款周期长延误时机等隐性的成本。第三,信贷员与借贷户之间,并非简单的客户关系,而是注重具有中国乡土特色的“情”的关系,二者在业务来往间,都能形成良好的朋友关系。第四,将信贷与支农等结合,提供很多有利于农民发展的农业知识的培训,请农业专家给农户授课等。第五,对于农户来说,在与信贷员打交道时,可以有尊严地沟通,他们与信贷员或者机构之间都是平等的,不用求人放款,而是可以理直气壮地要求借款来发展生产。

中和农信这套适宜中国农村的灵活机制,一改传统金融机构高高在上的工作运作模式,不仅盘活了中国农村的金融市场,更为重要的是,中和农信小额信贷模式,有力地提高了贫困农户的自立和自我发展能力,正如党和国家政府一直强调的,“我们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既扶贫又扶志,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提高其发展能力,发挥其主体作用。”

20年的筚路褴褛,中和农信一直是农村草根金融服务的最终坚守者,激活了农村金融市场,立志于把自己打造成“山水间的百姓银行”。在地方政府将精准扶贫推进到达最后一公里后,中和农信以自己的深耕细作,助力扶贫脱贫,深入到田间,服务到家中,再打通了农村金融的最后一百米。

本文关键词:坚守,农村,金融,20年,中和,农信,分支,机构,破,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