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热点新闻网 > 财经

沙利文高管出席无线首届媒体沙龙暨MBBF2021预沟通会并发言

来源:热点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1-09-04 16:30      阅读量:10071   会员投稿

2021年8月30日,全球“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主流趋势,为了助力全球运营商绿色网络“双碳”行动计划的达成,华为在沪举办了首届无线媒体沙龙暨MBBF2021预沟通会。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简称:沙利文)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总裁王昕博士受邀出席本次活动,并发表题为“践行双碳承诺,共建绿色网络新时代”的主题演讲。

王昕博士表示:“得益于政策的推动、5G新场景的爆发、碳排放交易的开放和ESG的兴起,绿色网络将成为未来 ICT 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为全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此外,他也郑重呼吁,共建绿色网络、绿色5G,是践行双碳承诺的重要实践。“希望各个行业的同仁们尽早携手行动,为碳中和事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有四大意义:

1、推动新能源快速、可持续地发展,减少化石能源在中国能源消耗中的占比,促进能源结构转型,保障我们国家的能源安全。

2、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会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3、倒逼中国产业升级,改变现有经济格局;为了实现碳中和,很多体量巨大的行业,将从原材料、生产制造到消费端,全部重新洗牌。例如,近几年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兴起,对传统汽车产业链,和格局的重塑。

4、中国乃至全球的绿色科技,将加速发展,并对整个社会的低碳化进行赋能。

王昕博士认为,在未来各行业的低碳化过程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通信网络的绿色化和低碳化。绿色网络,不仅能大幅减少ICT行业自身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更重要的,它还能被广泛的应用到各行各业,帮助他们降本增效、早日实现双碳目标。

绿色网络是未来ICT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绿色网络的未来发展,主要得益于四大驱动力:

第一,全球主要国家的政府对碳中和,都推出了明确的时间表和相应的支持政策。

例如,欧洲在气候政策上,就走在全球前列。2020年,欧盟先后通过了《欧洲绿色协议》和《欧洲气候法》,提出了欧盟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并着力设计碳关税制度,倒逼欧盟境内的产业升级。中国在提出双碳目标后,中央和地方政府也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性政策。此外,近期即将公布碳达峰、碳中和的总体时间表和路线图,以及2030年前碳达峰分领域、分行业实施方案,构建1+N的政策体系,完善财政、税收、价格等鼓励性经济措施。

第二,5G网络的大规模部署,以及5G新应用场景数据量的大爆发。

截至今年6月,我国的5G基站总数达到96.1万个,占全球70%以上。尽管5G网络传输每比特数据的能耗,仅仅是4G网络的十分之一。

但随着5G网络在VRAR、自动驾驶、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新兴应用领域迅速铺开,未来全社会的网络数据传输量,也会大幅增加数十倍、甚至上百倍。这客观上创造了节能减排的巨大需求。

第三,随着今年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预计除了电力之外,冶金、制造、化工、计算等高能耗行业也将被逐步纳入碳排放交易系统。节能企业可以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同样助推了绿色网络的落地实施。

最后,近年来ESG标准兴起:一方面,现在的监管机构要求所有上市公司都要披露自己的ESG现状和战略;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更加重视自身的企业社会责任和品牌形象,愿意主动地采用绿色通信网络。

绿色网络可以从三个层面帮助企业实现经济价值:

第一个层面是针对ICT行业本身。

运营商、设备商和其他生态伙伴一起,持续不断地迭代绿色网络技术和产品,将显著降低全产业链的电费成本和碳排放量。

例如,华为和三大运营商合作,从“部件、站点、网络”三个层面入手,对无线网络进行低碳化改造。新型MIMO电源 、新一代 AAU产品 、AI站点管理系统和云化智能网管 等新产品极大的提升了运营效率。比如,中国移动对其网络进行低碳改造后,仅2020年一年,就节约用电10亿度以上,同时省下了大量的电费成本。

第二个层面是5G和其他产业的协同。

各行各业通过基于5G网络的新技术、新应用,能大量节约能源。现在,最广泛、最常见的就是5G加能源电力行业的应用。

例如,江西国网就建立了一套,智慧电力一体化的管理平台,承载多种智慧电力相关应用场景,其中包括:5G智能分布式能源、5G+配网自动化三遥 、5G+智能巡检、5G+能耗监测等等。

更深一层是绿色网络的普及,使得5G时代下,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新兴业务在经济上变得可行。

例如,未来实现万物互联的 5G智能工厂,每天所需传输的数据量非常巨大,是TB甚至EB级别的,这意味着极高的电力和流量费用,在对成本十分敏感的制造业里,这种高成本的模式肯定无法长期维持。绿色5G的持续节能降费,使得这种新兴的制造模式成为可能。类似的经济逻辑也同样适用于VR/AR,自动驾驶,智慧城市等等未来流量消耗极大的领域。

除了经济价值之外,绿色网络的大规模普及也将带来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

首先,绿色网络最直接的社会价值就是减少碳排放。

当前,ICT行业碳足迹仅占总排放量的2%左右,但ICT技术可以帮助将全球总排放量减少20%。

例如,从去年开始,上海的天然气公司就开始使用5G无人机进行天然气管道检测。这个新方案取代了燃油车加检查员的传统做法。根据测算,就每次检测的工作时间而言,5G无人机的检测效率是人工检测的6倍。而5G无人机方案的温室气体减排,相较于人工检测则达到了约40%。

第二个重大的社会价值是绿色5G,使得未来将在5G时代爆发的新应用,在生态上变得可持续。

众所周知,5G时代的新应用,其数据规模是呈指数增长的。据沙利文研究,在同等条件下,一个8K(的)VR视频的数据量,大约是现在手机高清视频数据量的160倍左右。再例如,如果把2020年全年,深圳公用摄像头产生的视频数据,都连入到5G智慧城市里,所需传输的数据量能达到7.5EB 。在传统的通信场景下,这些新业务将产生数十倍甚至百倍的碳排放。通过绿色网络的部署,能使得这些新业务,在生态上具有可持续性。

第三,绿色5G网络的落地,可以帮助落后缺电地区的用户,享受更多现代科技文明。

大部分亚非拉新兴市场都存在着基础设施匮乏、缺乏稳定电源和可靠回传、设施安装维护难度大等困难。绿色5G解决方案整体功耗小、设备结构大幅简化,降低了对配套基础设施的要求,使得当地人民群众得以接入廉价、稳定的网络。

最后,绿色5G网络的节能减排,需要大量AI、新设备、新材料的支持。这些新技术、新产品具有极强的可复制性,可以被应用到千行百业中,帮助他们实现碳中和目标。

沙利文观察到三个很有前景的绿色5G网络模式探索方向:

首先是5G基站的共建共享。

其中最典型的是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的基站合作项目。据了解,截至2021年6月,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共建共享5G基站一共有46万个,为双方节省基础设施投资超过千亿元。这个项目每年可节约用电117亿度以上,按照7毛钱一度的工业电费算,起码节约电费80亿元以上,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其次是5G和新能源发电、电池储能行业的结合。

在5G基站附近设置太阳能发电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补充电能的消耗。例如,湖南移动推出了“MIMO电源+太阳能”的叠光运行方案,利用太阳能资源为基站供电,为电池充电,节省基站市电直接使用量;再通过引入MIMO电源技术,实现太阳能、市电、发电机组等多能源的接入,保障网络安全稳定运行。

最后是5G和智能平台的结合。

这里面涉及两个细分课题,第一个是如何利用AI算法提供的强大分析、判断、预测能力,来赋能网元 、网络和业务系统。第二个是如何把AI,和电信网络的规划、建设、维护、运行和优化等工作结合起来。

比如,仅上海市目前就有将近6万个5G基站,他们之间的资源调配、运营维护、网络效果优化如果依赖人工进行,难免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据悉,产业界已就这些难题做了很多探索。广西、河南、内蒙古三地运营商分别采用了AI智能平台,实现全网12%以上的节能效果。

绿色网络的未来发展有四大关键趋势:

首先,统一标准。

2020年初,国际电信联盟ITU组织发布了全球5G Power国际标准(其中,中国厂商也是最主要的标准指定参与者)。截至去年,全球已经有80多个国家,采用了符合5G Power标准的解决方案。未来,为了让全球通信产业链上下游能更好的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加速推进标准化建设,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第二,生态协同。

由于通信产业链条长,涉及大量的技术部门,从不同的元器件供应商到设备商、再到运营商和终端用户,都深度参与到了这个链条中。因此,未来加强整个产业链的一体化协同,对于行业整体的节能减排也同样十分重要。

第三,AI+大数据在全产业链中大规模使用,是整个绿色网络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的重要方法。

第四,绿色网络实现双碳目标的技术和模式,将大规模被复制到电网能源、智能制造和医疗等千行百业中。一方面可以实现节能减排,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产品来实现商业价值,达到双赢效果。

随后,华为无线网络SRAN产品线总裁马洪波发表了“绿色5G,E2四化八大方向,共赢双碳未来”主题演讲,并发布《绿色5G白皮书》。该白皮书在业界首次发布了绿色5G网络的能效评估体系——E2(Energy Efficiency),同时也率先定义了绿色5G网络的技术趋势——四化八大方向。华为无线首席营销官甘斌则发表了“华为持续引领,开辟5G Massive MIMO绿色新赛道”的主题发言,分享了Massive MIMO的下一个突破性创新方向,引领绿色5G网络建设。

王昕博士与华为无线网络SRAN产品线总裁马洪波先生(右)、华为无线产品线首席营销官甘斌先生(左)合影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