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热点新闻网 > 文化

2017史上最贵人物画像及画风影响力【郎世宁】

来源:热点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7-05-24 15:07      阅读量:6751   

郎世宁等《纯惠皇贵妃朝服像》

1.374亿港币成交

1.374亿港元成交的郎世宁《纯惠贵妃像》与5192万港元成交的冯宁《金陵图》,以及平均排队超过6小时的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随着拍卖师的落锤和故宫的换展,算是稍稍的放下。不管是不是最美的“甄?”,这位郎世宁画笔下的贵妃毫无疑问的创造了中国御制画像的纪录。超出《清明上河图》两倍长的《金陵图》也在江苏籍新贵藏家的争夺中,成为古代书画拍卖中风俗画的最高纪录。

冯宁《金陵图》(部分)

5192万港元成交

御制画像和风俗画其实都和主角郎世宁有关,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郎世宁是清代宫廷画的见证者,不仅仅和皇帝们,他和下文中的丁观鹏、冯宁、徐扬、姚文瀚等宫廷画家交集很多,尤其是徐扬还在清宫中拜郎世宁为师傅。就连《甄?传》中精通琴棋书画的果亲王允礼,甄?的妹夫慎郡王允禧都和郎世宁交情不浅。

下面来说说郎世宁,身为传教士的他在康熙五十四年进入清宫如意馆,成为一名宫廷画家,但是当时并没有受到康熙帝的青睐,康熙帝不喜欢黑乎乎的西洋油画,更加不喜欢在自己的画像中,尤其是脸上出现黑乎乎的阴影,虽然郎世宁当时认为中国画中不折不扣的平行线条是不科学的,但无奈康熙帝并不认同他。雍正帝上位后,郎世宁通过《百骏图》等向雍正展示了西洋画中的技巧,尤其是之后大修圆明园,郎世宁才得以在宫中传播西洋画法。巅峰是在乾隆时期,郎世宁绘制的帝后和十一名妃嫔的画像,以及清代功臣像,更是让郎世宁成为“宠臣”。

再来说说这个拍卖季中大热的《纯惠贵妃像》以及郎世宁画的帝后和十一名妃嫔的画像,但其实乾隆皇帝并不可能让外臣去窥探自己老婆的画像,仅仅在郎世宁画完之后,还有乾隆皇帝七十大寿之日,以及后来让位之时等三个时间节点上看过,从此之后就犹如皇太子传位诏书般密封,并且规定谁如果私自去看这画,要凌迟处死。所以其实在当时郎世宁在当时这种御制的后宫嫔妃的画像并没有大范围的传播,而且据故宫专家考证,目前现存并可确定为郎世宁所绘帝后画像共有5幅,《纯惠贵妃像》是唯一私人收藏可以流通的作品。

但是在郎世宁的帝王帝后的肖像画后,功臣像在乾隆时期流行起来,作为记录乾隆一生大事的重要画家,除了后宫嫔妃之外,郎世宁必然是清代重要的“战地记者”,这里也不能忽略另外两位重要的画家,一位是来自波西米亚的传教士艾启蒙,另外一位是清代宫廷画家金廷标。

郎世宁等 《平定西域战图》(局部)

但是让人略感疑惑的是,郎世宁曾经和艾启蒙一起领旨前往承德画了一批蒙古族归顺首领的油画半身肖像,但是在后来所见的档案内,关于绘制功臣像的名单中只有艾启蒙和金廷标两位,并没有郎世宁的名字出现,另外乾隆帝却又命令郎世宁等人绘制《平定西域战图》,并且要求把这些画稿送到法国做成铜版印刷,遗憾的是这项工作还没有完成的时候,郎世宁就去世了。

回到功臣像中,作为乾隆帝嘉奖功臣的重要措施,乾隆皇帝十分在意功臣像的绘制,他规定其中金廷标是负责在卷本中仿照画像,而艾启蒙则使用西洋画法在挂轴中着重画功臣面部。功臣像完成之后,乾隆皇帝会亲自在前五十功臣像中题跋赞赏,并且悬挂与紫光阁中,现在所能知道的当时曾经保留在紫光阁中的功臣像前前后后有280多张,但是随着大清朝的没落,尤其是在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散失在世界各地,包括私人收藏在内,功臣像不到25张。

郎世宁《平安春信图》

故宫博物院藏

另外一张郎世宁人物绘画,就是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平安春信图》,雍正皇帝和儿子弘历站立在画面中心,和侧面肖像画不一样,所表现的是生活中的一对普通父子在交谈,虽然看不到西洋画中线条的轮廓,但是已经明显的用颜色的深浅来表现人物五官的立体效果,完全就是西洋的写实画法,并且在图右上乾隆皇帝的题跋中可知这张画是出自郎世宁之手。

其实不仅仅是郎世宁的帝王帝后肖像和功臣像,甚至在郎世宁之后的传统风俗画中,都深受郎世宁的影响,还包括徐扬、丁观鹏等宫廷画家。

在前一阵子刚刚结束的香港保利秋拍中,被称为清代《清明上河图》的冯宁作《金陵图》,也随着拍卖师4400万港元的落锤,正式被江苏籍藏家带回金陵故里。仔细参观过《清明上河图》及《金陵图》的业内人士认为,这两幅长卷确有异曲同工之美。

张择端 《清明山河图》中

最精彩的船只桥梁部分

同为长卷式写实风俗画的代表,《金陵图》是清代画家冯宁按照乾隆帝的吩咐,以宋院本《金陵图》为蓝本画的金陵城乡结合部的风土民情。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则是描绘了开封城乡结合部的一路风光。两幅作品分别著录于《石渠宝笈汇编》和《石渠宝笈三编》,两幅作品原同为故宫博物院旧藏,后经历溥仪的外带,都曾经流失于民间,但不同的是,《金陵图》再没有重回到故宫。

再来说说长达11米的《金陵图》中的大小人物,相比较5米长的《清明上河图》中的814个人物,牲畜73头,除此之外还包括颇具宋代特色的房屋、桥梁等建筑。《金陵图》中包括家禽、骆驼、牛、马甚至是宠物狗都有入画,笔者在画面中大略统计数量也在70头(只)左右,大小人物有400多个。虽然没有《清明上河图》中最精彩的桥梁片段,但是城中热闹的街道小商小贩穿插于其中,南来北往的行人匆匆穿过,中心画面的细节中还呈现了买卖之间的砍价,就连山中的和尚也“不甘寂寞”的出现在街道中化缘。

这种充满浓厚生活气息的长卷绘画,往往是历代皇帝表现当朝民众生活繁荣、文化建设的真实写照,由皇帝“赞助”完成,其实早在魏晋之时就已经有这样的形式的作品出现,现在知道的最早的以风俗画命名的作品是南朝的画家顾宝光的《越中风土图》,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则是在人物风俗画的创作中,把风景入画,以长卷的形式完成。

小编热线:18072706058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