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热点新闻网 > 财经

重庆凭啥GDP增速全国第一?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来源:热点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6-10-28 04:15   关键词:GDP,重庆,GDP,重庆   阅读量:6145   

社会制度尤其是产权交易创新,如地票制度、城乡统筹推进等,为重庆GDP增速带来了新动能。

近来,各省份陆续公布本地的前三季度经济数据。目前已有北京、上海、广东、重庆、天津等20多个省份的前三季度经济成绩单出炉。重庆继续领跑全国,前三个季度增速10.7%,较全国高4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重庆GDP增速已连续多年高居榜首。

自2014年以来,重庆连续取得增速全国第一的殊荣。客观地说,这固然有基数低的原因——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总体来说,呈现中西部地区高于沿海省份,这与我国产业结构性调整和产业梯度转移有关,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重庆人均GDP并不高,2015年在全国位居第11位,尚未进入人均1万美元俱乐部。

但是不管怎么说,连续增速第一的成绩仍是来之不易,展示了可喜的经济增长活力,而且我们也应该看到,同样一些基数低的西部省份也出现GDP增速下滑,这说明重庆GDP增速,主要还是靠自身的不懈努力取得的。这座既不沿边靠海,区位优势并不显著,又无丰富自然资源禀赋的山城,其长时间经济高速增长的秘籍是什么?

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启示:

首先,摆脱过剩产业、房地产的GDP依赖,着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实体经济,工业增长成为重庆GDP增长的“压舱石”。这是重庆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经验和启示。钢铁等过剩产业,对GDP增长贡献较大,一些地方政府拼命保住几家钢铁公司等过剩产业,GDP等指标就可以完成一大半;而房地产不仅GDP拉动短平快,卖地更是来钱快又轻松。其实,过剩产业、房地方挤占了实体经济、战略新兴产业的信贷等生存空间,同时也削弱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动力,某东部县一家龙头实业的老板曾经对笔者说,之前县长书记总是第一个来拜年,自从卖地之后,其纳税已经让书记县长“看不上”了。

这几年来,重庆政府没有将资源投放到过剩产业,房价控制也有目共睹。而是将资源和精力集中到发展汽车、电子核心部件、物联网、高端智能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实体经济,工业增长成为GDP增速的主要贡献者。重庆通过设立基金等引导金融支撑战略新兴产业、实体经济的做法也是可圈可点的。

其次,不盲从东部沿海经验,创新加工贸易模式,让产业转移升级不再是无根之“浮萍”,从而成为重庆GDP增长的主力军。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是我国尤其是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增长的一股重要力量。但我国传统加工贸易产业多数产业链较短,或者两头在外,原材料、零部件在外,在沿海加工,加工完了销售在外,利润薄、竞争力差,近年来东莞等东部沿海地区因为原材料、人工成本上升、欧美市场疲软等,不少工厂转移到东盟国家或倒闭。

最近几年,重庆创新发展了大规模的加工贸易。一是延伸产业链,把加工贸易的“微笑曲线”大部分留在重庆。重庆现在生产的每台电脑,它的产值的70%都在重庆。二是形成产业聚集,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集群。重庆因此形成了世界级的电子产业基地。

此外,社会制度尤其是产权交易创新,如地票制度、城乡统筹推进等,为重庆GDP增速带来新动能。著名经济学家诺思认为,经济增长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制度因素而非技术。美国著名社会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也认为,最重要的创新来自社会方面,而非技术层面。

重庆成效显著的制度或社会创新至少有三个故事:“渝新欧铁路”的故事——重庆协调国家相关部委,将几十年前就有的中国内陆到新疆的铁路,运作成为欧亚之间的运输大通道,直接降低了企业运输成本,有效解决了重庆的交通短板;“地票制度”的故事——重庆市政府成立土地交易所,通过市场的机制,将农村建设用地进行产权交易,有效解决了城市化、工业化用地指标,也增加了农民财产性收入。最近重庆产权交易创新又拓展到新的领域,如新能源车,用光伏电池,或者风力发电等;“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的故事——重庆将农民工转化为城市居民,实现就业、养老、医疗、住房、子女教育等五个一体化,提升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城市消费。

需要指出的是,GDP增速第一只是一个单项“冠军”而已,且远不如增量、总量、人均GDP等指标“含金量”高,因而重庆经济发展仍任重而道远,“同志还需努力”,切莫沾沾自喜。

盘和林(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延伸阅读:前三季25省市GDP榜单出炉:增速前十东部仅占3席

10月26日,共有25省市统计局公布了2016年前三季度本省市的GDP数据,官方暂时还未公布数据的有吉林、辽宁、黑龙江、山西、西藏、新疆等6省区。

从已公布的数据来看,25省份GDP增速均超过或持平全国前三季度6.7%的增速水平。分区域来看,中西部经济增速总体领跑全国。从城市群来看,长三角经济总量在全国领先。

23省市经济增速超全国水平

从GDP增速来看,与全国前三季度6.7%的增速水平相比,25省市中,除北京、上海前三季度增速与全国水平持平外,其余已公布的23个省市经济增速均超全国增速水平。

在已公布的“成绩单”中,共有11个省份的GDP增速超过8%以上,从高到低排名分别为重庆、贵州、天津、江西、安徽、福建、青海、湖北、江苏、河南、宁夏。

这其中,重庆、贵州两地GDP增速超过10%,分别以10.7%与10.5%的增速水平占据前两位。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前三季度GDP增速前十位中,东部地区仅有天津、江苏、福建三省市入围,其余均为中西部省市。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绿色城市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城市规划师徐辉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与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的政策倾斜有关。国家对中西部的铁路、公路、水运等重大基础性工程进行了持续投入,带动了中西部的固投发展,这也会直接影响到中西部经济增速。

“产业结构调整,使得中西部的某些综合优势比东部要好一点。我们观察到,当前的产业转移,已经不单单是从沿海到内陆腹地转移的模式。”徐辉说,对广大中西部地区而言,在前期基础设施改善之后,甚至能直接对接国际资本。

“国内与国际资本相结合,能够带动重大产业基地的建设,比如汽车基地,大的电子信息基地,包括国家重大的如军工飞机等工业基地在中西部上得都比较快。”徐辉说。

从在近期公布的自贸区试点新一批成员中,四川和重庆均位列其中,可见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的重视程度。

9省份GDP增速较上半年下降

以云南省为例,前三季度GDP增速为7.6%,这比一季度和上半年的增速水平均大增1个百分点。

从云南省的各项经济指标来看,投资增长较快。据云南省统计局公布,前三季度,云南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完成10653.72亿元,同比增长19.2%,增速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提高2.2个和0.9个百分点,增速排在全国第二位。

云南省前三季度的消费数据也是一大亮点。年初时云南消费品市场增长才刚达到10%左右,而到三季度结束,已接近12%,这个增速排在全国第四位。

如果把各地前三季度GDP增速与上半年相比较,可以发现,较上半年增速有所降低的有9个省份,分别为天津、青海、湖北、江苏、浙江、甘肃、海南、广东、广西。

截至记者发稿,备受关注的东三省及山西还未发布经济数据。据悉,就东三省而言,上半年吉林以6.7%的增速排名倒数第六,黑龙江为5.7%排名倒数第三。辽宁为当时全国唯一负增长的省区:经济增速仅为-1.0%,排名倒数第一。山西上半年GDP增速为3.4%,排名倒数第二位。

不过,目前已有媒体报道,前三季度吉林和黑龙江GDP增速分别为7.9%和接近6.7%。

长三角经济总量表现突出

再从总量上来看,迈入“万亿元俱乐部”的共有18省份。广东省以57061.17亿元排名第一,江苏以55281.5亿元占据第二位,山东排名第三,为48703.8亿元,浙江以32234亿元,排在第四位。

上述四省之后,迈入“两万亿俱乐部”的省份有河南(28840.57亿元)、湖北(22198.4亿元)、湖南(21771.1亿元)、四川(23793.6亿元)、河北(22496.1亿元)。

此外,跑进“万亿俱乐部”的成员还有上海(19529.67亿元)、福建(18287.01亿元)、北京(17367.8亿元)、天津(13339.44亿元)、陕西(12879.97亿元)、内蒙古(12690.14亿元)、江西(12587.3亿元)、重庆(12505.05亿元)、广西(11345.53亿元)。

综合总量上来看,长三角表现突出。徐辉表示,长三角原来本身发展特征就是本地的技术与外来的资本相结合。此外,长三角的文化和旅游发展和消费升级的量很大,这方面相对增长得较多。

“长三角创新的原动力强,特别是浙江做得尤其好,通过互联网经济带动了像阿里这样的企业,产生了一系列金融、科技、贸易、服务等衍生的企业。”徐辉表示,特别是跨境电商,已经做到了世界顶端的水平,由此长时间拉动浙江、甚至整个长三角的经济发展。

京津冀发展需打通产业断层

长三角中,江苏的表现非常抢眼,不仅总量达到5万亿元级,经济增速也达到了8.1%。

究其原因,江苏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兴远表示,服务业对当地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对冲了工业经济增速换挡带来的压力,发挥着“稳定器”的作用。

数据显示,江苏省服务业在创新发展中继续“领跑”经济增长,并撑起GDP“半壁江山”。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比GDP增速快1.4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50.3%,高于第二产业比重4.5个百分点;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56.4%,高于第二产业13个百分点。

徐辉分析说,江苏的增长核心城市是苏、锡、常加上南京,与生活关系紧密,而且现代服务业发达。在注重发展“互联网+”经济后,产生了一系列衍生的产业,使得这些城市发展迅猛。而江苏的苏北地区,原来相对比较欠发达,现在得益于基础设施改善与劳动力密集的优势,也吸引了大量的制造业,这样使得全省经济总量一起往上走。

经济总量上与长三角相比,京津冀显得逊色一些。徐辉分析认为,北京、天津、河北是三个不同的结构,河北地区主要还是以基础原材料、资源加工等这类企业为主,这些都是国家去产能、去杠杆重点要淘汰的产业,会影响当地GDP的总量。

“但是,北京、天津原生的动力比较突出,创新驱动提升明显,速度也相对合理。”徐辉认为,京津冀产业断层主要在河北,京津冀协同发展也是为了把产业断层打通。通过交通一体化、创新联动、三地人才的交换等方式,京津冀发展会提速。

不过徐辉表示,京津冀的调整会有一个过程,不会像长三角那样出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京津冀正在筑底,这个筑底时间短的话需要2~3年,长的话需3~5年,只要能够把产业创伤恢复好,将来发力会更有更大的动能。”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表示,到21世纪中叶,京津冀一体化将重现当年洛杉矶的崛起,这是一个世纪性的超级事件。

来源:腾讯财经、新京报、每日经济新闻

本文关键词:重庆,凭啥,GDP,增速,全国,第一,真正,的,原因,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