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热点新闻网 > 财经

“创造性破坏”铸就东北增长新动力

来源:热点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7-01-19 02:11   关键词:东北,东北   阅读量:12950   

【融合新一轮工业革命前沿技术的民营企业,是荡涤计划经济深厚影响的“创造性破坏”进程的驱动力,也是历史赋予东北民营企业的重大历史使命】

□郁培丽

前,中国以产业结构转型全面升级应对全球竞争新挑战,同时,深化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努力实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在此重要战略转型历史时期,东北作为中国重要产业基地,其新一轮全面振兴意义重大。东北老工业基地因历史遗留因素以及自身经济结构特点,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表现出政府干预过多、创新活力不足、体制机制僵化、产业结构单一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计划经济的影响根深蒂固,市场经济内在动力机制发育不成熟。因此,深入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摆脱计划经济影响,促进东北经济社会在更深层次上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路径转换,是一个“创造性破坏”的创新进程。依靠这一进程重铸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新动力,事关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大局。

消除计划经济给东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是一个“创造性破坏”过程。20世纪初,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将新技术带给产业发展颠覆性破坏作用喻为“创造性破坏”,揭示了旧的产业发展技术范式被新的产业发展模式所替代的进步过程,并指明这种创造不是通过价格竞争而是依靠创新。借助创新淘汰已有旧的技术和生产体系,创造新的生产体系,进而奠定下一个经济繁荣周期的内在驱动力。20世纪末,美国学者克里斯滕森提出“破坏性创新”概念。“破坏性创新”是指新进入者通过强化产品的“附属属性”吸引细分市场顾客,并不断改进产品技术性能,使得产品“关键属性”的性能也能满足主流客户需求,最终侵入主流市场并对在位者构成颠覆性威胁的一种竞争方式。如数码相机替代胶片相机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数字技术电视机替代模拟技术电视机成为主流产品,在线零售不断侵蚀传统商业市场等,都是破坏性创新成功的范例。

无论是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还是克里斯滕森的破坏性创新,都揭示了原有产业模式、技术范式、主导产品、商业模式等不断地被威胁、被替代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强调了新技术对旧技术的替代是经济增长的内在驱动力,指出了新技术、新模式替代旧技术、旧模式是一个艰难的威胁、颠覆、破坏过程。这一破坏性创造过程因创新者的弱小、创新者的非主流、创新者的前景极具不确定而充满风险与艰难。东北老工业基地集中了事关国家产业安全的资源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并且这些产业大多以国有企业为主。国有企业具有各种资源优势,新进入者面临较高的产业进入壁垒,创新者对在位企业难以构成威胁、颠覆与替代,导致产品转型、技术升级缺乏内在动力。

本文关键词:“,创造性破坏,”,铸就,东北,增长,新动力,【,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