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热点新闻网 > 教育

如何培养一个小暖男

来源:营口热线    发布时间:2017-08-31 16:19      阅读量:13025   

知乎上的一位网友,讲述了自己一位发小的经历,我们姑且称之为小A。小A中考的时候发挥不佳,为了能够进入理想的高中就读,父母多花了2万多的费用。之后,小A父母就总是以这笔钱为理由,对小A进行“感恩教育”。比如,经常对小A说起父母赚钱不易,要求小A好好读书,将来报答父母。再比如,只要小A在学习上出现懈怠,就会对小A碎碎念说,你怎么对得起我,对得起我在你身上花的那么多钱。

小A在整个高中阶段异常努力,而人却显得萎靡不振。终于,在高考前夕,小A临阵脱逃了。他没有去参加高考,而是逃离去打工了。后来,小A托人把自己赚到的第一个三万块钱转交给了父母,从此拒绝和父母来往。

也许,亲子之间最尴尬的一种关系便是——我希望你爱我,你却只想把欠我的还给我。

但是很多父母没有意识到的是,正是自己错误的教育方式,把孩子越推越远的。

有的父母会因为担心孩子成为不孝顺的人,于是反复去像孩子灌输“感恩意识”。比如,对孩子强调父母的付出,以此来要求孩子听话、顺从,回馈父母。

这种爱,到了孩子那里,就成为了有条件的,更成为了孩子难以背负的心灵重担。

这种现象也许是来源于焦虑,我们常常会在新闻或者身边人的故事中,知道一个不懂感恩的孩子,是多么的可怕。

他们把别人对自己的好,视作理所当然。因为不愿意去对别人付出,往往也会失去好的人际关系。甚至于以怨报德,做出伤害父母亲人的事情。

在感恩教育中,像是横着一个天平,稍有偏差,都将走向失衡的结局。

前一段时间,朋友小美找我聊天时,说起了儿子安安让她“伤心”的一件事。小美家里条件不错,对安安的需求一般都是有求必应。不过前一段时间,小美家里因为投资手头有些拮据。

这是那段时间,10岁的安安看中了一套乐高玩具,需要两千多块。小美耐心地和安安说了家里最近发生的事情,表明了难处,希望过一段时间再买给他。

可是安安却怎么也不肯妥协,大哭大闹,末了还跟妈妈冷战起来。小美在抱怨孩子不懂得体谅父母、不知道感恩父母辛劳的同时,也陷入了思考,孩子未来会成为一个不懂感恩的人吗?

感恩,是情感在内心深处的积淀,它不是通过上一堂课就可以习得的,更不是仅仅语言层面就可以表达的。一颗感恩心,来自于生活中日积月累的体验,它甚至可以让人们生活得更加幸福。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因感恩心理而产生的感激、满足、愉悦等积极心情,可以帮助大脑释放出让人“愉悦”的化学物质。同时还能缓解焦虑、紧张、沮丧等心理压力,进一步使感恩者长时间地保持心境平和。

我们都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但这不代表我们要用以有条件的爱去向孩子置换回报。我一直认为感恩不是培养出来的,在爱和尊重中长大的孩子,会通过自己的内心感受去建立自己的情感天平。而这种爱的浸透,是在日常生活中,以润物细无声般的教育慢慢地渗透进孩子的心里的。

我认为父母不要走进“感恩教育”的误区,不自觉地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不懂感恩”的人,才是父母真正应该做的。

让孩子对自己的事情负责划清事情的责任界限,这是前提。

不久前,表姐聊起了这样一件事。小外甥牛牛4岁多了,平时上幼儿园都是奶奶帮忙收拾书包。有一天,牛牛到了幼儿园发现自己最喜欢的一盒彩笔没有带,于是放学回到家,就找奶奶大发脾气。

表姐教训牛牛说:“奶奶给你收拾了这么久的书包,你不但不感谢奶奶,还怪奶奶,下次你自己收拾好了!”

其实,问题的症结就是在这里。因为奶奶总是帮助牛牛收拾书包,久而久之,牛牛便觉得这件事是奶奶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他自己的事情。当出现了问题,牛牛便要去找奶奶问罪了。

因此,培养孩子从小对自己的事情负责任,比如在孩子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逐步地培养孩子独立吃饭、穿衣、整理玩具和个人物品,以及分担部分家务等,都是在帮助孩子理清哪些是自己的分内之事。

如此,不仅能够帮助孩子形成更好的动手能力,成为一个人格独立的人,也让孩子懂得分清楚自己和他人一直都是有一条分界线存在的,没有人有义务替你做所有事。

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帮助孩子掌握换位思考的能力,其实主要就是帮助孩子理解他人的感受。

第一步是我们要让孩子识别不同的情绪。比如在绘本中或者日常生活中,去区分不同面孔上的表情是愤怒、喜悦、沮丧还是伤心等等。

在孩子出现不同的情绪时,我们在安抚孩子之余,也要让孩子了解到每一种情绪的命名与当下的感受。之后,与孩子一起去尝试理解别人的感受,比如,和孩子做这样的对话:“当你抢走了弟弟的玩具时,弟弟是高兴的,还是生气的?”、“小红帽的外婆被大灰狼吃掉了,她是平静的,还是伤心的?”

当孩子学会了换位思考,能够理解他人的感受时,也就更加能够理解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和付出,并不是理所当然,而是弥足珍贵的。

会付出的孩子更懂得感恩

让孩子学会付出,其实是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的一种深化形式。

当孩子去帮助他人时,就是站在了施助者的立场上,去感受对方的心理过程,体会对方的心情和付出。

好友盈盈经常会拉着3岁的儿子一起做家务。盈盈拖地的时候,会喊着儿子帮忙收垃圾;而当盈盈洗衣服的时候,也会叫上儿子去取肥皂。当儿子吃东西的时候,盈盈也常常凑上去喊着:“宝贝,给妈妈一点。”

后来,盈盈的儿子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小“暖男”。他会对刚刚干完活的妈妈说:“妈妈你累不累,我给你捶捶背。”也会主动的趁妈妈不注意,把好吃的东西塞到妈妈嘴巴里。甚至,他还会一本正经地对盈盈说:“妈妈,我会保护你的。”

一次亲身的感受,胜过100次言语的说教。

当孩子能够参与到父母的行为当中时,往往更能力理解父母的爱与付出。这种爱可以流动的,它从孩子的眼睛里直入心田,化成如糖似蜜的感恩之情。

而这颗感恩的心,终将成为孩子成长路上取之不竭的助力,而不是无力背负的重担。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图说